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在世界性与民族性交融中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小说(3)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4年12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小说学会主办,广东财经大学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承办的中国小说学会第12届年会暨新媒体时代文学与文化创意研讨会

2014年12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小说学会主办,广东财经大学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承办的中国小说学会第12届年会暨新媒体时代文学与文化创意研讨会在广东珠海举行。雷达、毕光明、谢有顺、卢翎、王达敏、江冰、汤哲生、颜敏等来自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在世界性与民族性交融中讲好中国故事”和“新媒体时代文化创意及专业人才培养”这两大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广东财经大学于海峰副校长、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宫锋副校长亲临会场致辞。雷达会长在开幕词中指出,此次年会召开之际,恰逢全国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之时,这对于从思想上、美学上指导小说年会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认真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的精神,从“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风向标”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优秀作品。雷达会长总结了新世纪以来小说创作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第一,“介入现实”的文学精神在持续深化,诸如乡土叙事、底层叙事、知识分子叙事和女性叙事,也包括对政治生态的思考,乃至对历史的重述等等——在这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重文学维度,都出现了一批令人欣慰的精品、力作;第二,从叙事美学上,新世纪文学形成了一种以发展着的现实主义为主流,同时多元美学形态并存,相互砥砺相互激发的大格局、大气象;第三,在上述基础上中国作家生成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即不再是从前的那种“走向世界”的渴慕心态,而是意识到自身就在“世界之中”,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正在努力通过自己的精神创造,与世界寻求积极有效的对话,一起深刻地参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雷达会长也指出新世纪文学存在创作的数量很大、质量却有待进一步提高,创作的态势固然很好,却又“有高原而没高峰”现象。他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就新世纪以来中国小说所取得的成就、所呈现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对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小说如何与世界进行积极有效“对话”,对在新媒体时代,小说的现实境遇及其文化应对策略等话题展开热烈的学术争鸣。会上,颜敏(江西师范大学)、汤哲声(苏州大学)、周志雄(山东师范大学)、闫立飞(天津社会科学院)、田忠辉(广东财经大学)、赵国宏(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古远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位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就“新世纪小说现场”、“新媒体时代中国小说的当下境遇”、“莫言研究与面向世界的中国故事”、“全球化与本土化碰撞中的中国叙事”、“经典重读与新作热评”、“珠海新媒体文化创意”6个专题进行了分组讨论;毛克强(宜宾学院)、王侃(杭州师范大学)、赵树勤(湖南师范大学)、郭剑卿(大同大学)、方晓峰(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代表,分别汇报了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就中国文学发展的趋势,徐肖楠(华南理工大学)在《在人类性渴望中升起文学理想》的发言中提出了“人类性文学理想”的主张:中国文学中人类性概念的模糊使得文学理想难以依托。人类性是指不同民族和人群大致共同认可的一些人类基本品质和价值追求,文学必须包含这种人类性的认同和生长过程。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不会像经济崛起一样被世界简单承认。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时,至少必须考虑人类性与民族性、艺术与现实、欧美文学与当代中国文学几方面形成的张力,必须保持稳重与激进、经典与新锐之间的平衡。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不但要理解文学本身的人类性,还要理解文学的人类性与人类生活形式的一致。管怀国(岭南师范学院)则认为,中国小说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进一步学习西方文学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他认为中国小说必须建立在人的本体意识基础上,这样才有出路。由于中国小说在人的本体性这个方面还缺乏建构工作,因此,文学与生活的游离,缺乏一种终极关怀的价值。知识分子应当肩负起精神净化的责任,小说创作应更有批判性、干预性,这样的小说创作才能更好地发展。莫言作为当代重要的小说家,再次成为本次年会代表关注的焦点。丁玉柱(中国海洋大学)避开了莫言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关注到了他创作初期3篇海洋题材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岛上的风》、《飞沙滩》,从“莫言海洋小说创作的艺术发生学”、“莫言海洋小说的思想内涵”、“莫言海洋小说在中国当代海洋小说中的地位”,“莫言海洋小说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莫言海洋小说与莫言乡土小说的风格转换分析”等方面,对莫言的海洋小说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别开生面。王侃则对莫言近30年的写作历程进行了整体描述,从《红高粱》、《酒国》、《檀香刑》一直分析到《蛙》,指出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当代作家,在这30年的发展当中经历了一个努力向西方学习,然后摆脱西方,最后回归本土,以本土的方式融入世界这样一个大的趋势。在这个大的趋势当中,不仅能看到莫言的身影,也可以看到余华、阎连科、贾平凹等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的身影,这可能是未来中国若干年内文学的基本走向。会上,由江冰教授率领的广东财经大学“80后文学与新媒体文化研究创新团队”集体亮相,成为本届年会的一大亮点。江冰等的新著《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2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以及田忠辉、王文捷、许哲、王燕子等团队成员的精彩发言,引发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江冰指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有“两个十年”:一是“技术的十年”,二是“普及的十年”,前者是1994到2004,后者是1998到2008。1985年出生的一代人,正好在14岁青春期遭遇互联网在中国大陆一线城市进入家庭,网络新媒体在“80后”这一代人身上打下了深刻烙印,对“80后”们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新媒体既是“80后”一代人成长的核心关键词,同时在新媒体时代新的艺术方式将生成全新的艺术。而何谓“80后”,江冰用“4个圆”来进行界定——大都市、独生子女、现代消费、新媒体,4个圆相交的部分正是“80后”人群最具有代际特征的部分。针对部分批评家提出“现在的文学为何看不懂”的困惑并表示“看不懂就干脆不看”,江冰认为,研究没有正宗,研究需要包容,并非只有关于余华、格非的研究才是正宗。“80后”文学、亚文化文学今天也许还“看不懂”,也许还不被认为是经典文学,但未必20年后它们就不会像《在路上》,不会像“垮掉的一代”一样成为文学经典,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能否“看得懂”作为好文学或者经典文学的判断标准。“80后”作为喝着新媒体奶水长大的“网络一代人”,林沙欧(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新世纪小说面临的挑战及其展望》的发言中提出“80后”的小说创作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挑战,这个挑战表现在“80后”“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批青年人的自由书写态势越来越强势,这一代写作群体的“代际”特征非常明显。基于消费时代文化语境的特殊性,“80后”作家一方面以其鲜明的代际特征给小说创作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另一方面过于耽溺于青春期情感的“自我言说”,在满足特定年龄层读者“期待视野”、获得巨大市场影响力的同时,也导致其小说创作缺乏社会转型时期应有的文学品格。“80后”小说的特点与小说创作在新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密切相关,“80后”小说文本所呈现出来的另类且异质的叙事风貌,实际上为未来的小说创作累积了丰富的资源。谈“80后”离不开谈网络,离不开谈网络文学。赵树勤指出,汹涌而来的网络文学是现在一个不能够忽视的事实,这也是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现象。网络文学所带来的文学的书写、传播、接受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历史性的,与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学过渡到白纸黑字的纸质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同等的价值意义。赵树勤高度评价了网络文学这一文学新形态出现的意义,呼吁文艺研究者应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网络文学。来自中山大学的谢有顺教授为年会各小组的讨论进行了整体点评。对与会者对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能否再阐释感到焦虑,对“现在的文学为何看不懂”感到困惑,谢有顺认为,也许每一个研究者都是和自己所喜欢的、所研究的作家一同成长。研究者有时候也应该有勇气承认有一代作家不是自己所能够理解的,也许对于这类作家的写作自己只能选择退出,让能理解他们的、让那些与他们一同成长的研究者来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家,一个时代肯定有一个时代的评论家和研究者。对于莫言再次成为代表们讨论的热点话题,谢有顺认为,尽管莫言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大,但是莫言的文学趣味、探索精神、语言风格并不属于中国的主流文学。莫言的得奖不但不是主流文学的胜利,甚至也不是新文学的胜利。对于莫言的评价,实际折射出研究者如何真实地面对所研究的对象。另外,对于小说的现状,谢有顺反对肆意地贬斥当代小说的成就,反对武断地认为当代文学的成就落后于现代文学,反对那种研究对象时间越久远就似乎越有学问的不良研究趋向。谢有顺认为,完全是学术体制的某一种迷信导致研究者无法真实地面对自己所研究的对象。谢有顺的精彩点评为会议作了一个有力收尾。此次年会在新世纪小说分析、莫言评价以及“80后”文学、网络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网络”、“80后”、“代际差异”3个关键词,成为与会代表最深刻的记忆。

文章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cjdxxbzz.cn/qikandaodu/2021/0423/611.html



上一篇:高校智慧教室建设看看大家怎么做
下一篇:这就是中国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