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上财观察丨刘志阳:志愿服务公益创业需要可持续(2)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记者: 近年来,社会企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社会企业与社会创业是怎样一种关系? 刘志阳: 社会创业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一种形式。社会企业只是社会

记者:近年来,社会企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社会企业与社会创业是怎样一种关系?

刘志阳:社会创业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一种形式。社会企业只是社会创业的结果之一。社会创业还可以是一个社会创新项目,也可能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转型。所以不能把社会创业等同于社会企业。我们倡导社会创业,倡导的是一种新的创业形态,而非是倡导一种单纯的结果。

记者:谈及公益创业,很多人的反应是“奉献”、“无私”、“道德”等,排斥“商业”、“营利”。对此,您怎么看?

刘志阳:我不赞同从道德层面来判定社会创业者。很多时候,公益创业和商业创业只不过是分工不同,选择的领域不同而已。你不能说当老师的一定比环卫工人高尚,这是不对的。提倡社会创业或公益创业并不意味着要矮化商业创业,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商业创业在创造千千万万个就业岗位,商品在千家万户流通消费,这本身既是商业价值的体现,也是社会价值的体现。我们强调公益创业或是社会创业,就是因为新时代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多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领域,希望能推动更多人运用更加可持续更讲究效率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在我看来,只要是有利于社会福利增进的创新创业活动,我们都应该给予鼓励和提倡。

“公益创业的文化土壤还不够”

记者:政策利好能激发公益创业的活力。您认为限制公益创业的活力有哪些因素?

刘志阳:首先,还是合法性问题。在公众心目中,公益创业不具有合法性,因为在所有法律法规的条款里,都没有对公益创业组织类型的有效认定。这是影响公益创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其次,与公益创业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够,包括融资条件、第三方服务等基础设施都非常缺乏。比如说,社会有培养企业家的商学院,又有几家培养社会企业家的机构?这也是我说的缺少社会企业家涌现的土壤原因。当然,中国青年志愿者公益创业大赛组委会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事情,把对社会企业家的培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做起来。

第三,现实中也存在判断的难题。比如,商业创业希望能呈现公益情怀,公益创业希望有商业模式。这一方面既说明混合型组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另一方面,这种混合组织又让政府和社会无法对其进行判定。

第四,从根本上来说,尽管我们国家在倡导商业文明同时,也在倡导志愿文明和慈善文明,但是总体上这些方面,我国的发展时间都比较短,整个社会文化和百姓认知还不完全足以支撑公益创业这样一种前沿性的探索。

记者:所以在公益创业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也是正常的。那在您看来,公益创业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有哪些?

刘志阳:首先就是定位不准。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有爱心不等于有能力去解决它。所以选择公益创业,最重要的是要与已有的资源能力相匹配。否则,机构在成长过程就会很艰难。对此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二,缺乏跨界思维和多重身份角色的习惯。跨部门的整合能力需要社会创业者要有混合逻辑思维。公益创业面临的利益相关方很多,每个利益相关方都要有不同的沟通策略,比如,对投资人就不能一味讲公益情怀,对捐赠者就不能一味讲商业性。要学会平衡不同的角色。

第三个,容易偏离初心。我不认为公益项目做的越大就越好,小而美的公益项目或是社会创业项目也很有意义。否则,一方面政府可能不会让你做一些不合实际的事情;另一方面,也会面临很多来自商业领域的诱惑。不管怎么,公益创业者一定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跟自己初心和使命一致的事情,能够脚踏实地去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

记者:我在采访一些公益创业者时,很多人提到创始人一定要有洞察用户需求的能力。这个也应该属于定位问题。

刘志阳:是的,很多公益创业者不是从商业转型来的,而是来自非营利组织。他们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不知道如何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现在社会,存在着很多可以把严重的社会问题转化为机会的领域,发现这种机会或许不太难,但要通过一种商业模式去解决它,并不容易。另外,很多社会创业者往往也缺乏团队管理的经验,因为有的是来做志愿者奉献爱心的,有的是来求职挣钱的,如何甄别并满足不同人的要求是对创始人管理能力的一个考验。

文章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cjdxxbzz.cn/zonghexinwen/2022/0112/912.html



上一篇:上海财经大学00后学生再次战胜柯洁,斩获首届国
下一篇:上财女生花光奖学金街头送盒饭,有人点赞有人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