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应对全球气候变迁正义规则人类福祉(2)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六,减少排放应当注重企业责任方的细分。亚普·施皮尔教授指出,企业必须达到排放的允许值,否则企业必须迅速降低排放量,这样一种减排义务,对

第六,减少排放应当注重企业责任方的细分。亚普·施皮尔教授指出,企业必须达到排放的允许值,否则企业必须迅速降低排放量,这样一种减排义务,对于相对不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要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减低到允许排放值。南非斯泰伦布什大学菲利普·萨瑟兰教授提出,不要大而笼统地抽象理解企业概念和企业责任,应该深入到企业责任的细分问题,必须关注到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供应商环节、消费者环节,获得计算企业排污的相对合理的尺度,比较公平、公正、合理地解决企业排污的责任问题。张雄教授指出,当前中国企业的排污,为世界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中国方案,在关乎全球气候和国家排污标准的大局时,中国政府与企业共同担当排污的成本支付问题,让一种制度的先进性去化解和排除企业排污所带来的阵痛。

第七,减少排放要提倡人人有责的道德理念。华东师范大学赵修义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都不约而同地把排放问题与道德自律相联系。赵修义教授提出,要提倡减排面前人人有责的道德理念,关注排放也更要关注每个人的道德自律。王泽应教授评议指出,人与自然这种环境问题,其实跟国与国、人与人这种责任担当、这种公平的追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必须要落实到国与国还有人与人之间。上海社会科学院陆晓禾研究员认为,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归纳为治标与治本,治标的话实际上也有涉及到标准里面的“本”。但是,我们讲的这个本,关涉到造成污染这个灾难的根源,其中也内含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上海财经大学范宝舟教授进一步指出:要注意到每个人的需求以及人的需求是否要加以引导,甚至在某些方面要做必要的限制。上海财经大学郝云教授认为,人人自律是社会走向理性和文明的根本前提。呼吁世界各国人民关注地球的生命、关注生命的质量,从我做起,自觉减排。

第八,减少排放要遏制资本逻辑的负面影响。上海财经大学鲁品越教授指出,我们处在一个幻象的时代,也就是一个被资本逻辑所支配的世界,是国际的资本逻辑迫使发展中国家在排污问题上始终处于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萍研究员提出,资本追逐利润还带来很多非理性的行为,如非理性生产、非理性消费,这些问题仅仅通过一系列的协定或者原则,是否真正能够矫正资本逻辑所具有的这种内在的矛盾,巴黎协定还有奥斯陆原则在资本逻辑的冲击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第九,减少排放要靠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的合作博弈,要靠一系列案例的推进,要靠共同的意识、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行动。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指出,由于国与国之间的利益诉求、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之间的不同,构成了在利益排放问题上的复杂矛盾关系,它需要从哲学高度辩证理性地对待国际间的博弈、沟通协调及其发展的关系。上海财经大学卜祥记教授谈到了减少排放要有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行动、共同的意识,如果大家都处在一个自我意识、一个高度个性化的生存世界,这个世界找不到整体共同的概念,这个世界要想推进排污问题根本不可能。在上海财经大学马拥军教授看来,单有共同意识还不够,还应当寻求解决问题的共同前提,这个共同前提是对先进制度的接纳、人类共同利益的协调、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之间的交往、交流和理解,以及对跨国资本的合理限制。

文章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cjdxxbzz.cn/qikandaodu/2021/0727/762.html



上一篇:引入竞争推进医疗改革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卫
下一篇: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