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20世纪30年代上海作家群的世界意识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海自开埠以来,世界各种新思潮、新技术进入中国,都首选上海登陆。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经成为“远东”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其经济实力和开放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的作家定

上海自开埠以来,世界各种新思潮、新技术进入中国,都首选上海登陆。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经成为“远东”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其经济实力和开放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的作家定居上海,从事文学艺术的创作、出版与交流,将中国现代文学推向了20世纪的高峰。

一、翻译世界文学和设立世界性期刊栏目

20世纪30年代,翻译文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上海,翻译文学尤其注重对世界文学名著系统性的翻译出版,典型的例子就是郑振铎主编的《世界文库》。《世界文库》是一套在20世纪30年代很有影响力的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各国文学名著的大型丛书,郑振铎在《发刊缘起》中广泛列举了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18世纪、19世纪到当代的名家名作,并称编选《世界文库》的目的,便是用最便利的方法有计划地介绍和整理世界名著,并呈现于读者的面前。在这种编辑意识的指导下,加上全体翻译家的共同努力,西方文学名著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广泛系统的翻译,《世界文库》因此被称为中国文坛的最高努力。此外,郑振铎还主持编写了以较大规模系统介绍世界各国短篇小说的《世界短篇小说大系》。他与各位编译约定,每个国家的短篇小说要从最早时期选到现代,每卷卷首要有导言,概述这个国家短篇小说的发展情况。

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期刊也普遍设立了有关世界文坛的栏目,或者出版翻译文学专号。如1928年1月创刊的《现代小说》月刊设有翻译小说和海外文坛栏目,3月创刊的《新月》设有海外出版界栏目,9月创刊的《大众文艺》设有各国新兴文学概况栏目,10月创刊的《长虹周刊》设有外国文学评述、英语作品等栏目,12月创刊的《文艺生活》设有国内外文讯等栏目。1929年9月创刊的《新文艺》设有翻译小说、翻译短篇等栏目。1930年1月创刊的《拓荒者》设有翻译小说、国内外文坛消息、世界文艺运动等栏目,10月创刊的《前锋月刊》设有“最近的世界文坛”等栏目。1931年1月创刊的《世界杂志》设有世界故事传说、翻译等栏目,9月创刊的《北斗》设有世界文艺名著选译等栏目。1932年5月创刊的《现代》设有国外文艺通信、现代美国文艺杂话、国内外通信、中外文化消息等栏目,9月创刊的《论语》设有西洋幽默栏目。1933年3月创刊的《读书与出版》设有国外作家消息栏目,7月创刊的《文学》月刊设有国外通讯、翻译小说、外国作家研究、翻译、世界文坛展望、文学理论名著译解、译丛等栏目。1934年2月创刊的《人言》周刊设有海外琐闻、国际评论、欧行杂记、国外通讯等栏目;4月创刊的《人间世》设有西洋杂志文、译诗、长篇译作等栏目;9月创刊的《译文》月刊是第一本专登翻译文学的杂志,出过罗曼·罗兰、高尔基、普希金、狄更斯等人的专号。1936年9月创刊的《中流》设有翻译批评、名著介绍等栏目,同月创刊的《西风》设有西书精华等栏目。

二、民间国际交往和刊名体现的世界视野

20世纪30年代,上海开放的文化氛围也使各国文艺界人士到上海交流访问成为常事,除了政府组织的活动,更多的是民间人士自发友好的交往。

1928年4月,日本新感觉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横光利一访问上海,在日本人集中的虹口地区住了一个月,回日本后写出了取材于“五卅惨案”时期上海生活的长篇小说《上海》。1928年11月,为中国道家哲学深深吸引的美国戏剧家奥尼尔携新婚妻子访问上海。一个学戏剧的上海学生送给奥尼尔一尊摇着蒲扇的济公塑像,林语堂赠送给他一本《老子》著作,奥尼尔在认真研读之余和同行的朋友共同探讨老子哲学。1932年10月,远东反战大会在上海召开,法国作家古久列出席了会议。会后,他为《现代》写了一篇题为《告中国知识阶级》的长文,同时要求施蛰存等作家给他提供一份关于中国文学现状的简报。1933年2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77岁高龄的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环游世界”途经上海,各大报刊竞相刊载有关萧伯纳情况的介绍,萧伯纳的到来是当时上海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界的一大盛事。1933年7月,美国左翼作家休士访问上海,上海文艺界委托《文学》社出面,联合《现代》社、中外新闻社等代表招待休士。1933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沪访问林语堂,从此两人结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友谊。在赛珍珠的帮助下,林语堂在美国出版了大量的介绍中国文化的畅销书。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刊的杂志的刊名也颇能体现上海都市的开放特色。众所周知,期刊刊名是期刊的点睛之笔,简练而指涉性强,能彰显期刊的定位。20世纪30年代涌现了不少带有“世界”字眼的刊名,如1931年1月1日创刊于上海的《世界杂志》月刊,1933年4月创刊于上海的《国际文化》月刊,1934年9月创刊于上海的《世界知识》半月刊,1934年10月1日创刊于上海的《世界文学》双月刊,1935年3月创刊于上海的《世界文库》大型文学丛刊,1936年11月15日创刊于上海的《世界文化》半月刊。这些带有“世界”字眼的刊名彰显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国际都市的地位,以及上海市民普遍推崇的国际比较视野和世界文学眼光。

文章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cjdxxbzz.cn/qikandaodu/2021/0112/462.html



上一篇:《考工记》中的命运探寻
下一篇:中国美术学院赵阳教授专访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