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跨界”学者的财政人生:访上海财经大学公共(2)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一路走来我觉得我的选择还是很正确的,一则我们上财在国内财政学科基础较好,二则在财政学研究方面我们始终瞄准前沿,大家很团结也很用功地做

“这一路走来我觉得我的选择还是很正确的,一则我们上财在国内财政学科基础较好,二则在财政学研究方面我们始终瞄准前沿,大家很团结也很用功地做成了一些有影响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做研究的一种追求吧”,小川教授颇有感慨地总结道。

学术成于自我把脉方向

纵观刘小川教授的科研成果会发现很多财政以外的研究内容,诸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推动研究”、“南京会展经济的发展定位及策略选择”,《当代经纪人教程》等,也会发现很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前瞻性探讨的研究成果,诸如“面临跨国公司竞争:我国的税收政策选择”、《经济全球化的政府采购》等,“这与我在南京大学的教学科研背景有关”,小川教授笑言。南京大学作为一所久负盛名的综合性大学,其宏观经济研究成果卓著,“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性大学的研究氛围是不同的,南大的宏观经济研究氛围浓厚,尽管我是搞财政的,但我身处这一氛围当中也顺应了这一潮流,在金融、产业经济等多领域做过研究,涉猎面较广,到财大后我的研究焦点才逐渐集中到财政领域,但在南大的研究和积累对我之后的财政学研究帮助很大,不仅培养起一种宏观开阔的视角视野,对于我在科研过程中多角度多元化分析研究问题也大有裨益”,小川教授回顾道。

也许正是这一教育背景和科研环境的转换,使得小川教授在学术领域内的“跨界”研究以及交叉学科研究发展方面更有心得也更有发言权。笔者注意到上海财经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品牌“千村调查”项目第四期首席专家即为刘小川教授,其带领的专家团队既有本校本院的教授学者,亦有学校其他学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外校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正是这样一支跨学校跨专业的专家团队,围绕 “粮食安全”主题组织学生奔赴全国各地实地调研,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形成了颇具价值的阶段性成果,并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力。而这一成绩取得的背后凝结着小川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付出的智慧和心血,在笔者看来,小川教授之所以胜任“千村调查”这一项目的首席专家,一方面得益于其学术调研的宏观视野和高度与深度的把握,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对于跨专业跨学校团队建设与管理的驾驭和协调能力。

“我们最近向中央相关分管领导递交了两份报告,一份关于农村宗教问题,另一份关于农村文化问题,就是想切实通过我们的研究给国家决策层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提及“千村调查”,小川教授向笔者介绍道,此前小川教授结合“千村调查”资料撰写的专题要报《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隐患及对策建议》等也已获得中央领导的批示和认可。而提供决策咨询、进行政策研究也是小川教授近几年来学术研究的又一方向。来到上海财大最初的几年时间,小川教授一直致力于学术理论研究,主持撰写过两期《中国财政发展报告》,并且在政府采购和财政体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出版相关专著,在全国人大预算工委和财政部条法司的委托下主持了在全国也颇有影响力的《预算法》修订的相关研究。而今从理论研究转向政策研究,小川教授有着自己的定位和思考:

“政策研究应该是学术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路径。随着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的提升,以及社会发展情况的千变万化,从中央到地方都逐渐有了建立智库的需求,即需要学者为其决策出谋划策。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学者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其理念和经历的相对单一以及对实务工作了解的缺乏使其转向政策研究出现了困难和障碍,这就造成了这一领域的市场供应不足。我以及我们财政学科团队中的几位骨干老师都有相对丰富的实务工作经验,这就有利于我们在政策研究上多做些工作,把年轻教师也带动起来,一则为我们的学术研究开拓更宽广的渠道,二来也为我们的国家发展做出学者应有的贡献,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从综合性大学到专业性大学的“跨越”培养起小川教授在经济财政领域宏微观研究视野上的收放自如,而这种学术上宏微观研究视野的收放自如又使得小川教授不论深入一线教书育人还是组建管理复合型人才团队亦多了一份游刃有余。同时,上海财大财政学科始终把握的前沿视角、各司所长的学术氛围以及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也使得小川教授对个人研究方向的把脉与定位更为清晰、精准——“一方面政策研究是我当前的学术发展方向,另外一方面我把自己定位在如何培养新人这一位置上,即以我的能力尽量创造一些机会,搭建一些平台,把学术上有潜力有能力的新人推上去,让他们把我们这个财政事业延续下去”,小川教授颇有些激动地说道。当学术跳出个人的圈子,财政这门学科的建设研究便不止于个人的成果建树,而是成为小川教授心目中需要持续发光发热的一份事业。

文章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hcjdxxbzz.cn/qikandaodu/2020/1028/404.html



上一篇:上海财经大学中青年学者
下一篇: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财经高校联络中心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投稿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